喝茶=喝農藥?假的!權威檢測結果來了
每年的三月底到五月,都是春茶采摘上市的季節。品一口春茶,是很多人不能割舍的心頭好。但一直以來,“喝茶=喝農藥?” “
中國茶葉98%都有
農殘”等網絡文章時不時出來博人眼球,那么,你喝的茶葉是安全的嗎?
為從源頭把關茶葉質量,南京市玄武區市場監管局對轄區茶葉生產企業、茶葉經營單位進行了專項檢查,并開展春茶專項檢測活動。
本次共抽檢20批次綠茶。被檢測單位上,選擇了茶葉生產企業3家、便利店3家、超市4家(包括金潤發、蘇果、永輝、家樂福)。樣品品種上,選擇了雨花茶、碧螺春、毛峰、小毛尖、高山綠茶等綠茶,還抽取1批次鐵觀音(青茶)進行品質比對。生產日期上,12批次生產日期為2020年3月以后,8批次生產日期為2019年。
經檢測,此次抽取的20批次產品,農藥殘留及重金屬含量均未超出國家限量標準,全部合格。
農殘情況分析:
甲胺磷類高毒有機磷農藥,在茶葉種植中禁止使用。此次檢測了甲胺磷、甲拌磷、氯唑磷、滅線磷、內吸磷共5種農藥殘留,此次20批次均未檢出。
對其他國家有限量要求的18種農藥殘留檢測,此次17批次檢出農藥殘留,但均未超出國家限量。地產3批次雨花茶,均未檢測出農殘含量,安全指標更佳。
圖表反映了檢測出農藥殘留的茶葉批次情況,其中聯苯菊酯類被檢出17批次,占比最高。
在這17批次茶葉中,大部分被檢出1-2種農藥殘留,但也有3批次被同時檢出5種農藥殘留。
檢測農藥殘留種類情況一覽表
理化、感官、標簽指標檢測情況:
根據《地理標志產品 雨花茶》(GB/T 20605-2006),檢測人員對3家地產雨花茶的理化、感官及標簽指標進行檢測,結果顯示全部達標。
消費提示:
1.科學認識農藥殘留
茶葉作為一種農副產品,在種植過程中有可能使用到農藥,其產品或多或少可能檢出農藥殘留量。國家允許在茶葉種植上使用的都是低毒農藥,其標準限量值也是經過風險評估得到,只要茶葉中農藥殘留量不超過國家標準,都是安全的。
此次檢測出涉及品種最多、含量高的菊酯類農藥為脂溶性,泡茶時浸出到茶水中的量其實也非常有限。
2.正規渠道,理性選購
建議消費者在正規的超市、品牌店或廠家購買茶葉,確保茶葉品質及安全。如消費者追求更高品質的茶葉,且并不介意價格因素,可以選購標有綠色食品、有機食品等對農殘等指標限量更嚴格的產品。
3.學會沖泡,更加安全
如果對農藥殘留還是“心存芥蒂”的話,可以在泡茶時,將第一泡水倒掉,即 “洗茶”,不僅可以降低農殘量,也可以起到清洗茶葉中灰塵及其他污染物的作用。
4.繞開“陳茶翻新”陷阱
綠茶辨別有四個訣竅:
一看:首先從干茶的外形風格特征來識別:條索緊、細、圓、直,白毫隱露,色澤潤綠;從茶湯的顏色看嫩綠明亮,葉底嫩綠勻亮。陳茶茶湯則色澤灰暗淡濁,暗淡不明或為褐色、深黃。
二摸:新茶干燥,用手一捏,葉片即碎。如果軟而濕重,不易捏碎,則為陳茶。
三聞:新茶清香撲鼻,香氣持久;陳茶則香氣低沉。可以取一點茶葉放于手心,用口呵氣,使茶葉受潮而散發出香氣,如果散發出霉味、酸味等,則說明是陳茶或劣質茶葉。
四嘗:新茶滋味鮮爽甘醇,有醇和口感。陳茶茶湯飲后不僅沒有清香醇和的感覺,甚至還有輕微的草味、酸味、苦澀味等異味。
春茶專項檢測情況一覽表
小鏈接:本次抽檢的抽檢指標
(一)安全性指標
農藥殘留:此次檢測確定了聯苯菊酯、啶蟲脒、草甘膦等23種農藥作為檢測指標。其中,18種農藥為國家允許在種植中使用,但最終產品中殘留量不得超過國家限量標準;甲胺磷、甲拌磷、氯唑磷等5種農藥為禁止使用的高毒農藥,不得檢出。
鉛含量:茶樹在生長過程中,受到大氣、水源、土壤、農藥等環境及種植因素的影響,可能在茶葉中富集重金屬鉛。茶葉中鉛含量超過5.0mg/kg的國家限量時,會對人體健康帶來較大風險。
(二)理化指標
水分:與茶葉品質密切相關。水分過高,則容易陳化,甚至霉變。
總灰分:是茶葉經高溫燒灼后的殘留無機物,主要反映茶葉的嫩度,是影響綠茶品質的重要因素。灰分含量越高的,則綠茶原料越粗老,品質越差。
水浸出物:是沸水浸出茶葉中水可溶性物質,茶葉中各種營養物質均包含其中。
粗纖維及碎茶末:是關乎茶葉品質的相關指標。
(三)感官品質
檢測項目包括茶葉外形(勻整度、色澤、凈度、條索)和茶葉內質(湯色、香氣、滋味、葉底)。
本文關鍵詞:中國 農殘 檢測 農藥 茶葉